(资料图)
原标题:【新春走基层】精美花灯照亮好日子
漫步豆庄村,处处透着喜庆的年味。本报通讯员摄
“来,李庄村的50盏灯,直径60厘米,高70厘米,准备上车……”壬寅年腊月二十五,沁水县嘉峰镇豆庄村热闹非凡,做灯的人巧手不停,取灯的人络绎不绝。
近几年,一进腊月,豆庄村就忙活起来,合作社接单销售、村民设计制作。一块块彩布、一根根骨架,在他们手中变身精美花灯,成为增收亮点。进入腊月以来,豆庄村制作3000余盏花灯,带动全村百余人人均日增收150元左右。
“自北宋建村以来,村里就有做花灯迎新年的传统。相传至今,上至80岁老人,下到20岁出头青年,村里一多半人都有做花灯的手艺。”豆庄村村民霍书应边指挥大家挂花灯边说。
由于对传统文化认识不到位,村里曾出现“做花灯工艺复杂不划算,挂个灯笼多时尚”的认知。为此,嘉峰镇着力构建传统非遗文化深度体验示范基地,挖掘传统文化资源,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、产业转型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,发挥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,让群众既记得住乡愁,又富得了口袋。
“我主要负责花灯设计,当爱好做了一辈子了,没想到将近80岁了,还能靠老手艺挣钱。每天有200多元呢,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跟着学,老手艺也丢不了!这钱挣得真是舒服又舒心!”设计花灯的村民李明昌身旁探出了好多小脑袋,每个小朋友都满眼惊喜。
为了推动花灯走出豆庄、走向市场,豆庄村成立花灯合作社,发动群众制作传统工艺花灯。合作社统一接收订单,统一销售,以更标准化、规模化的生产和经营,让群众的手艺变成资金,在家门口增收。“受2022年疫情影响,准备得有点迟,好多外市订单也因此赶制不过来。但在合作社的带领下,我们豆庄的花灯在周边地区的销售量也不低。接下来,我们要继续叫响豆庄花灯品牌,用花灯带动经济增收,用看得见的实惠带动更多的人发扬花灯这个传统文化。”豆庄村党总支书记豆刚豹信心满满。
漫步乡街小路,看着五彩花灯,赏着民俗表演,处处透着喜庆的年味,花灯留住了乡愁,带来了烟火,也增加了收入,照亮了日子。(张丽媛 于春艳)